一、Clash节点搭建前的准备
在搭建Clash节点前,需要准备以下内容:一台境外服务器(推荐香港、日本或美国节点)、SSH连接工具(如Xshell或Termius)、Clash客户端(Windows/macOS/Android/iOS均可)。服务器建议选择带宽充足、延迟低的VPS,例如Vultr、AWS或阿里云国际版。确保服务器已安装基础环境(如Ubuntu/CentOS系统)。
二、服务器端配置
通过SSH登录服务器后,依次执行以下命令安装必要组件(以Ubuntu为例):
sudo apt update && sudo apt install -y wget
接着部署代理协议(如Shadowsocks或V2Ray):
wget -N --no-check-certificate 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example/script.sh && chmod +x script.sh && ./script.sh
根据提示设置端口、密码和加密方式。完成后会生成配置链接,保存备用。
三、生成Clash配置文件
将服务器配置转换为Clash支持的YAML格式。推荐使用在线工具(如Clash Config Generator)或手动编辑模板:
1. 复制生成的代理链接
2. 在YAML文件中添加节点信息(示例):
proxies:
- name: "MyServer"
type: ss
server: your_server_ip
port: 443
cipher: aes-256-gcm
password: "your_password"
保存为config.yaml
并导入Clash客户端。
四、客户端使用与优化
下载对应系统的Clash客户端(如Clash for Windows或ClashX),导入配置文件后:
1. 启用系统代理或TUN模式
2. 测试节点延迟(通过ping或速度测试工具)
3. 在规则设置中选择分流策略(如绕过中国大陆IP)
进阶用户可通过订阅链接自动更新节点:在配置中添加subscription-url
字段。
五、常见问题解决
若连接失败,检查:
- 服务器防火墙是否放行端口(sudo ufw allow 443
)
- 客户端日志报错(如证书错误需关闭skip-cert-verify
)
- 网络运营商干扰(尝试更换端口或协议)。
定期更新Clash核心和规则文件可提升稳定性。